母乳哺餵輕鬆要訣


做為新手父母,是一個新鮮又充滿挑戰的體驗,尤其是如何掌握順利哺乳秘訣是首要重點。

母乳哺餵沒有固定公式

寶寶餓了嗎?我該餵奶了嗎?搞懂寶寶的飢餓訊號是哺餵母乳最重要的觀念。

■早期肌餓訊息

當寶寶出現嘴部做吸吮動作、手部放入口中、眼神到處看,都是剛開始有飢餓感的表現,不要等到寶寶開哭鬧才意識到要餵奶,以避免喝奶過急。

■遵循寶寶需求奶量

很多媽媽可能擔心錯過餵寶寶的時間、寶寶奶喝少了,甚至餵太多等問題,其實寶寶很聰明的,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餓、喝飽了沒,建議媽媽遵從寶寶的需求進行哺餵。

■觀察寶寶奶量夠不夠

通常寶寶喝飽了會有漸漸入睡、吸吮速度變慢、身體放鬆等反應,日常可透過寶寶的體重增長情況、尿量和尿液顏色等,來判斷奶量是否足夠。

若是採取瓶餵的方式,由於每個寶寶的奶量都不同,也會有大餐小餐,不需要過度執著每餐喝奶份量一致,而是以寶寶需求為主,掌握他們進食的意願與節奏,就能讓寶寶更享受進食過程。

哺乳正確若觀念與常見困擾的解決方式

健康足月的母乳寶寶,在出生約吃3至4次奶;從第2天開始便會頻繁討奶,一般一天約8至12次,每天哺餵次數不限。在母乳哺餵期間,媽媽可能會擔心遇到乳腺阻塞或乳房腫脹、發炎等不適問題,掌握寶寶正確含乳與舒緩方式,能幫助媽媽哺乳更順心。

■困擾1-乳腺阻塞

檢查寶寶含乳方式,要含住乳頭和乳暈;增加親餵次數、持續哺餵,改變餵乳姿勢(剖腹產媽媽可採橄欖球式或側卧式交換哺餵);採取正確手擠乳的方式,頻繁移出乳汁;輕柔按摩乳房。

■困擾2-乳房腫脹或疼痛

避免穿著過緊胸罩、哺餵後冷敷乳房可用冰鎮過的高麗菜葉;如乳頭皮膚破皮,可適狀況持續哺乳或手擠乳持續乳汁移出,並塗抹乳頭修護膏,有助加速傷口復原。

如果狀況頻繁出現或狀況無法排除,甚至出現發燒或其他乳房異常狀況,可尋求母乳門診諮詢與由醫師進行必要的治療。

寶寶成長黃金期,打造消化道健康:益生菌與益生元

營養的攝取對於寶寶未來的健康有重要的影響力,母乳哺育可提供寶寶完整豐富的營養,包含益生菌、母乳寡醣、脂肪、乳糖、蛋白質和多種營養,能夠滿足寶寶各階段的生長需求與保護力的建構。

如何建構完整保護力更是近年倍受重視的議題,因大部份的保護因子都存在於消化道,想要提升保護力最重要的就是打造健康消化道。特別是剖腹產寶寶出生時沒有經過自然產豐富菌叢的洗禮,所以要盡早建立寶寶的體內菌叢,打下健康的基礎。像是母乳中珍貴的「雙歧桿菌」,是母乳寶寶消化道最早根植、最主要的益生菌;此外,母乳中的母乳寡醣具有益生元作用,是益生菌的食物,可以幫助調整菌叢生態。短雙歧桿菌及益生元為支持保護力發展的重要關鍵,可有效支持保護力。

掌握正確的哺乳知識與方法,幫助寶寶健康成長,也讓新手父母在這個人生新階段獲得更多喜悅和成就感。


資料來源: 子親傳訊社Kodomo Communications Limited,版權所有不得複製翻印。

回【科學育兒】